帶著興奮的心情,飛扺印尼首都雅加達後,再驅車前往十六世紀時,強大的馬達蘭王國的根據地~中爪哇。那裡有著讓我們此行最感興趣的寶藏:許多隱藏在各個不同小鎮和鄉村的燕屋。其實絕大部份的燕屋主都非常低調,並且對他們的燕屋都持相當保護的態度。我們是因為多年來與屋主的合作關係,才有機會促成此次更深入了解燕窩生態的機會。 | ||
![]() |
||
沿途山巒起伏,有險峻的河谷、綿延不絕的梯田和散落在田園間的小鎮人家,藍天白雲的畫布上點綴著層層相疊的梯田和悠閒的椰林風情。車行幾次穿越過人聲鼎沸的市集,車窗外視線所及偶爾會與頭繞白色布巾的當地回教學生擦身而過,濃郁的異國氛圍。大約經過3個小時的車程後,終於來到眼前的燕屋。如果不仔細看,你可能以為它是一般老舊的印尼爪哇民宅:帶點剝落的白色外牆建築物,身藏在一座座民宅之中,唯一較能引人注目的是,是那與眾不同約30公分的細長型的橫式長窗(洞),而這其實是為方便燕子飛越入屋內或外出覓時所使用的進出口。
其實這一些燕屋都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了。在剛開始時可能只有數隻金絲燕築窩在屋簷下,但經年累月後不斷的繁殖後,方能漸漸的集成一間燕屋。有些人家長久下來會隨著日漸增加的燕子數量,擴增加蓋空間,給燕子棲息築窩。印尼當地人有這樣一說:能擁有燕屋的人家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,不僅僅是因為燕窩本身的食補療效還有它的珍貴經濟價值。 |
||
![]() |
||
|
||
|
||
|
||
其實燕窩保育問題常不時被提出,並食用燕窩可能會對雨燕科的金絲燕會有影響的議題也一直被關切。在過去十幾年來,盛產燕窩的東南亞國家都陸續提出保護金絲燕的計劃,並嚴格限制燕窩採收的數量。尤其是築巢在山洞穴裡的洞燕,因為在採收過程上極度困難,採收人員會不時的把燕巢裡的蛋弄破,使得燕子繁殖的數量日易減少,或採收時沒有特別注意到燕窩理是否還有幼燕。
但屋燕則比較沒有這個問題。因為在採收上比較容易,且屋主也希望這些燕子可以順利繁殖,將來可築多些燕窩。其實燕子築巢後就會棄巢且不再利用了,這些燕窩是用來孵育幼燕的而不是用來住的,他們以後會再築新的燕巢。所以我們採買的燕窩大多以屋燕為主。其實屋燕窩與洞燕窩的營養價質及成份並無不一樣,只是口感比較不同,洞燕吃起來比較有彈性,燉煮時間比較久且價格要貴上許多。所以我們會推薦食用屋燕,它的口感則比較軟滑。 |
||
|
||
|
||
平均來說,一個具經驗的工作人員每天只能挑淨7-8片燕窩。在挑的過程中,如果有些含太多羽毛或雜質的燕窩無法成盞型,此時就會被歸類成燕條或燕碎。最後燕盞會以它的大小與厚度來分等級。之後再放在籃子裡自然的風乾。最後的成品就可運送到台灣的我們。! 三天下來的燕窩之旅,讓我們解開燕窩的神祕面紗,也希望藉由這次的燕窩採收實錄,讓您更瞭解燕窩-擁有歷史淵源和眾多行家推薦的養生美顏極品! |
||
![]() |